新闻动态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I 开学第一课:“龙”的翻译与文化自信
春风拂面迎新季,三月扬帆启新程。龙年新学期伊始,通识教育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的老师们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龙’的翻译与文化自信”。此次课程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探索,更是将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其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通过对比“dragon”和“loong”的不同含义,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龙”的翻译在跨越文化鸿沟、消除误解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外文系副教授黎明婉老师以“龙”为切入点,对比中西方“龙”的差异,与学生们共同探讨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并根据绘画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巧妙引入中国龙的DIY绘画创作,设计口语展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性的语言输出与文化思考。黎老师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准确翻译并传播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通过对“龙”的翻译探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更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外文系学术青年骨干赵冬芸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剖析“龙”的翻译,并探索龙和其他生肖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历史背景、神话传说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启发学生以生肖龙的讲解为例举一反三进行十二生肖的文化对比和英文讲解,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跨文化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赵老师鼓励学生们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这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不仅有助于个人发展,更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外文系教师们就“龙”的翻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语言教学,更是一次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这堂课,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种结合语言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无疑为大学英语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有力支持。
龙年伊始,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共同开启一段崭新的龙年学习之旅。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新的学期里,收获知识、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共同书写属于我们“龙的传人”的精彩篇章!
学生进行“中国龙”的英语演讲
绘画专业学生进行DIY展示与口语输出
赵冬芸老师上课展示
学生进行龙与其他生肖的英语演讲
一审一校:黄薇
二审二校:仇继锋
三审三校:秦记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