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博雅笔谈|第26期:以艺进道
主持人语:
艺术,让人成为人。艺术家在艺术探索中实现自我,欣赏者在艺术里照见自我、审视自我。艺术的最高价值,在于使人抽离出繁琐与庸常,获得超越的精神体验,达至于真善美构筑的精神彼岸。自古以来,不朽的杰作总是由高尚的灵魂、高贵的人格滋养而成,因而有万钧之伟力,可振百代之精神。文艺工作者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有“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的自觉,在新时代的征程里,以至真之用情,至深之用力,创造美、传递美,成风化人。
张兴茂
好艺进乎道,盛世养廉心
甄玉
今年三月份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专程观摩“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很多画作动我心弦,深爱南宋画家马远的《雪屐观梅图》。这幅画左边缘劈头盖脸只见三棵参天松树立于山崖边,“穷山之高而止”,松树下几竿竹。左下角一位戴帽士人傲然挺立在巨石上,巨石临水,水边一株孤梅,“水边清浅横枝瘦”。水泽对岸有另一株梅树,呈直立形状。远景是以大斧劈皴刷扫的雪山,空蒙、干净。松、竹、梅,皆有几点雪,“数点梅花天地春”。近千年后这幅杰作仍让人感到踏雪寻梅的诗意和独立天地间的自足。其实早在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就已采用对角线构图,以边角为中心构图虽然不是“马一角”“夏半边”的首创,但关键“马夏”把这种构图变成艺术家的自觉,艺术家有意识地把构图、造型、色彩与主题、内容相呼应,创造出一个高洁之人和一片干净、清朗的天地。“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艺进乎道,达到技与艺、艺与道、表现手法与表现内容的高度一致,通过艺术语言实现的高度和谐——看画人和画画人的心领神会;画家手下笔、胸中意、心底情的极致和谐;外在世界和内在自我的交融。
黄宾虹说:“韩幹画马,戴嵩画牛,能尽野性,各极其妙,非元气淋漓,不能有此。”他强调画家本人需元气饱满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何谓元气?大概就是生命力,元气淋漓就是艺术家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他们在艺道、画道内创造新的自由,这种自由既没有脱离艺术的基本规律,又生发出新鲜有趣的活力。这既是艺术家的自觉,也是艺术的自由精神。艺术家群体之所以可爱就是因为他们往往心手协调,得心应手,心之所向,身之所至。他们自觉地,同时自由地创作,经典艺术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观众感受到美的自由和艺术的自觉。由此可见,自觉与自由不是对立的,可以达到相互和谐,彼此成就。
其实艺术家和普通人一样面对着包罗万象的世界,每个人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在挣扎在奋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解、适应、驾驭社会规则方面。怎样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和与生俱来的痛苦烦恼,艺术以独特的方式提供了系统性的答案。何谓系统性?它不是特定的、直接的主意和方法,而是“既要”“又要”,优秀艺术作品“致广大而尽精微”,展现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的面貌,这就像一面面镜子,我们从中照见人性和人生,悟出如何面对自己和外部世界。北宋画家、艺术理论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一书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既是郭熙的画论,又是他绘画实践的总结,大概也是他的人生感悟——生命的高度、深度、宽度。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三种不同的远近视觉现象,暗含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综合感受:人生有高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有深度,“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还有宽度,“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三远”各有其妙:“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螺绿纱纱。”同理,生命的三个维度是客观存在的,谁都不用羡慕别人,“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春风得意的人更上层楼,道路坎坷的人大器晚成,耐心的人十年磨一剑,豪迈的人一日千里,雅致的人醉心诗酒花茶,激情的人走遍万水千山,富有创意的人革故鼎新,善于反思的人探幽发微。动与静、快与慢、新与旧、感性与理性皆是人生,我们可以像艺术家一样自觉运用规则,充分创造自由,让这个世界拥有真正的艺术精神,既有稳定和连续,又有惊喜和新意,社会高效运作的同时大家心情舒畅。
不独艺术家有艺术精神,马赛尔·杜尚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事,艺术是一种观念,每个人都可以用艺术的眼光理解、改造这个世界,寻找更多的人生维度。如果我们积极追求和构建属于自己的更好的维度,我们就会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从容;少一些攀比,多一些上进;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充实,少一些浅薄,多一些沉着。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那样面对生活,把生活艺术化,把艺术生活化。就像今年大家津津乐道演员张颂文的“破圈”,因为他得到各种类型的观众的喜欢和关注,有人喜欢他演技细腻,有人喜欢他为人谦和,有人敬佩他执着事业,有人欣赏他买菜养花……他身上有多种维度,艺术没有让他“出名要趁早”,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20年后他才被广大中国观众认知认可,但生活造就他,好好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这种生活方式与享乐主义无关,而是在多维度、认真的生活里打好艺术的基础,静待花开月明。常常有人问张颂文成名之前的艰苦生活,好像没有高额的片酬他肯定过得很惨,张颂文本人的回答倒是颇为泰然,他几乎没有抱怨原来清贫的物质生活,只是真实叙述获得每一个电影电视剧角色的不易,他更多地谈演员的修养和成长,他反而认为自己很幸运。可见,好的工作、好的生活与奢侈、享乐无关,只需一个平淡的心境、平稳的心态、耐心的磨练和积极的成长,这不一定能变成大明星,一夜暴富,但必定能成就一位真正的好演员。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出自宋代名臣包拯的《书端州郡斋壁》,这位正直的清官提醒我们:良好的心灵和人格的清白是一个人成才成长的底色,陷在物欲、私欲里的人走不到真正美好的远方。其实爱自由、爱玩、爱自己是人类天性,无可厚非亦不可放纵;爱自觉、爱事业、爱国家也是人类应有之义,无以逃避亦无可指摘。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是人的“良心”,自由到什么程度?玩到哪个地步?如何真正的爱自己?这些是人类永恒的提问,需要人类自己来回答,自觉、道德不能只靠规矩体制,更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修炼廉洁之心,培养清净之性。愿中华盛世永续,我辈廉心常驻。
(本文作者为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委员、外语党支部书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