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第三期第三十场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 作者:简圣宇 发布时间:2017-08-11 15:50 点击数: 【字体:

2017年6月26日下午,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项目第三期第三十场在我校相思湖校区人文楼4203举行。

首先由两位同学朗诵作者罗杨的文章《书法家应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莫甫赞同学谈到,境界是书法家的终极追求。书法滥觞于写字记事,进入艺术状态后进而变为抒情达意。如果能让读者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颤与激越,甚至达到不能忘怀的审美程度,这就接近了书法的美好境界。 《兰亭序》的“曲水流觞,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祭侄文稿》的壮怀激烈的家国情怀,以及《寒食帖》的“我书意造本无法” ,其内容精美、笔法精妙、意境精深,都达到了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即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佳境。就书法而言,技术不等于艺术。书法家要注重表达内心感受,因为书法的艺术表现不止于技法层面的视觉冲击力,更在于以丰蕴的内涵使人或掩卷深思或心潮澎湃。

邵佳琦同学接着朗诵罗杨这篇文章,他提到:书法是按照古人规定的方法用毛笔在宣纸上所书写的具有审美趣味的汉字。古人重视书法,是因为当时的书法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志;而当代社会正在告别手写,书法被挤到社会潮流的边缘地带,真正懂书法的人更少了。因此书法家有责任让更多的人喜爱书法,以弘扬、发展中国几千年来的绚丽文化。然而,有些书法写作者没有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也没有经过书法规则和笔墨技法的冶炼,还没有看清楚中国书法的写意性与西方艺术抽象性的区别,就一下子给自己披上了前卫、超前卫的外衣,其作品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在审丑,甚至以丑为美。虽然西方流行的现代艺术思潮多以审丑为主流,不断冲击传统美学,但并没有否定传统美学的价值。艺术上的审丑具有直面现实、促人警醒、逆向思维、震撼心灵、恢复本性等美学价值,我们可以把其理解为是一种透射着美学关怀的审美策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刻意求丑求怪的书写就都可以成为书法的语言表现形式。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具有的书写要求和书写规律,是以汉字这一特有的文字形式所创作的有着生命色彩的形象创造。然而有些貌似书法而非书法的无聊创作却横行于市,那些不懂书法的书写者们,以“无知者无畏”为荣,殊不知东倒西歪的信手涂鸦与天真烂漫是两码事。诚然,艺术的评判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但追求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变的。中国书法的传统最重“师承” ,只有站在传统的沃土上才能开出新的花朵,其超越之路是走进古人再挣脱古人,在传承中融会贯通,不断发展。

然后唐桐颜同学朗诵作者安然的文章《传承书法背后的文化精神》,文章提到,让书法艺术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是书法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的书法教育给了我们很多研究这一话题的新视角和新思维。在日本,学习书法的人数已接近中国,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的书法已经融入大众生活中,与“茶道”一样,成为一种流派和精神。书到深处见文化,书到极致见修养。写字看起来是一种简单的个人书写行为,从本质上看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启迪一种精神。书法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练字本身,而是体现于对人们智能的开启,对精神世界的提升,对人生境界的塑造,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书法中的横平竖直、上覆下载、均匀布白等,无不体现了中国的儒家哲学、中庸之道、为人之道,所谓“不偏不倚”“文质彬彬”,都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非常有益。

朱正浩同学接着这篇文章的观点总结说,从某种意义上看,书法不仅要靠学,更要靠养,所谓学之、修之、养之、化之,要通过教育最终内化成学生精神血液里的一种价值内涵,化作他们血液里流淌的一种文化追求。这不仅是当代书法教育应当关注的价值本源,也是整个教育体系应当着墨的关键所在。

活动结束时,简老师推荐陈履生美术馆”公众号上面的《从隅到域重塑当代艺术的观念》一文。文章提到,当代艺术在约定俗成的范围内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产生影响,而其在行为与观念上对于传统的、架上的颠覆,正在造就社会发展潮流的涌动中表现出时尚的意义。而各种类似于专利的资源分割,将当代艺术逼近了一个“隅”的范围。中国当代艺术所呈现的单一性,不管是方式方法,还是形式语言,就如同旧时临摹《芥子园画谱》的结果一样。简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结合《艺术概论》课程内容,思考陈履生先生这里的提法。

莫甫赞同学

邵佳琦同学

唐桐颜同学

朱正浩同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