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第三期第二十九场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公共课教学部文艺理论教研室 作者:简圣宇 发布时间:2017-08-11 15:39 点击数: 【字体:

2017年6月23日下午,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项目第三期第二十场在我校相思湖校区人文楼4203举行。

首先由两位同学朗诵作者王昕的文章《避免古装剧游戏娱乐元素的泛滥》。符秀圆同学谈到,在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复兴文化大背景下, 如何改善历史题材影视剧艺术生态,充分发挥历史正剧的引领作用,平抑影视戏说剧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是一个迫切的艺术课题。近些年来,戏说剧、宫斗剧、穿越剧、玄幻剧等大行其道,而历史正剧却很是落寞凋零,凄凄惨惨戚戚。从国学教育和公民公共文化素质建设角度说,这种态势长此以往,必会玩物丧志,导致国民正史野史不分、文化来路不明、文化导向不清等弊端。虽说近期以来《于成龙》《大明王朝1566》等历史正剧颇有重整河山气象,但面对强敌环伺,恐亦非朝夕之功。于此形势下,如何理解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如何重视并改进历史正剧艺术生产等理论问题,都有重新厘清之必要。

吕昌威同学接着谈到,根据王昕先生的说法,在当下历史题材影视剧生产中,既要容纳大众通俗文本的游戏与娱乐消费功能,更要注重建构高雅文化类型的影视历史正剧携带的艺术真实性。高雅文本和大众文本之中真实元素和游戏元素的配置比重不同,其精神导向迥异,虽然二者都属不可或缺,但强调历史正剧对戏说剧的优先位置和艺术引导,强调尊重历史事实本身,强调国民通过影视历史正剧这种艺术形式认识历史学习历史,强调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当下特别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然后覃秋媛同学朗诵作者陈慧娟的文章《善用社会力量促进古籍修复》,文章提到当代文物修复的尴尬:近日,江苏扬州大学的一个拍摄团队将镜头对准文物修复的一个分支——古籍修复,拍摄了纪录片《我在扬大修古籍》。片中主角的一句“我带了800位实习生,但最后没有一人成为古籍修复师”让人们再度关注古籍修复的人才缺失问题。待修复的古籍数量浩大,而修复人员数量与修复速度跟不上,是一个长期矛盾。针对专业人士不足、许多珍贵古籍无法得到及时修复的问题,重视古籍修复工作,加大投入,提高从业人员待遇、职业荣誉感,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都是根本之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然后王格同学朗诵作者曹华飞的文章《电影创作者莫有“玻璃心”》,文章提到当代文物修复的尴尬:近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知名编剧、导演、学者等聚焦国产影片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出路,一些不太乐观的行业数据颇受关注:2016年国产电影立项3742部,总票房266.63亿元,只有不到40部电影盈利,亏损面惊人。到了2017年,一季度票房同比下滑6.45%,业内称之为“雪崩式”滑坡。近期,不靠热点、不靠花式宣发、不靠明星阵容与颜值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内地市场收获破10亿元的票房,高质量带来了好口碑。这很好地说明了,左右一部电影的力量是普通观众群体,艺术消费进入了全民时代。同时,左右整个电影市场、行业的力量当中,正在形成的有知识、有见识、有审美、有原则的观影群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部分片方和资方与其想着“千亿票房不是梦想”,与其和观众紧张对立,不如在泡沫破灭前丢掉“玻璃心”,好好想想该怎么努力。

活动结束时,简老师推荐广西本土文艺刊物《红豆》给同学们。《红豆》杂志创刊于1972年,由中共南宁市委主管、南宁市文联主办、南宁市《红豆》杂志社编辑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红豆》杂志开设有“南宁名片”、“实力作家”、“红豆特别策划”、“小说长廊”、“特约专栏”、“文化视点”、“散文空间”“诗歌部落”、“翰墨丹青”等栏目。简老师将自己带来的十余本《红豆》杂志赠与参与活动的同学。

简老师

符秀圆同学

吕昌威同学

 覃秋媛同学

王格同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