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第三期第二十三场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公共课教学部文艺理论教研室 作者:简圣宇 发布时间:2017-06-24 21:22 点击数: 【字体:

2017年614日下午,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项目第三期第二十场在我校相思湖校区人文楼4203举行。本次沙龙主题为“教育的养成”。

首先由钟齐能同学朗诵学者杨培明的文章《课堂教学的审美旨趣: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生命个体的丰富和拓展》,文章中提到,人的审美存在是人在教育生活中的理想状态,建立在教学对人存在的最大尊重上,强调人内在价值的充分激发和生命活力的充分释放。关注教学场域中人的审美存在,其实质是把人置于教学生活的中心。这种转向使课堂教学回归到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上来,充分满足人在教学生活中的精神需要和价值实现,充分彰显教学关注个性、提倡自主、回归人性的意蕴,体现教学为了人、发展人、关注人、成就人的审美价值追求。让人在教育中以审美的姿态存在着,实现教与学关系的转变,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要义,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何莹同学接着念这篇文章,文章提到,中国古典美学重视对人生美学问题的思辨,探讨人生如何实现艺术化、审美化,主张通过积极主动的实践来达到生命完满和精神自由,从而成就审美的人生状态,这与教学的要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人生的审美,主要是通过自我提升,并与自然和社会实现和谐共生而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课堂的本质是学生学习,而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生命个体的丰富和拓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减轻对学生深层心理活动的束缚,让学生的自然性和自发性得到最大的保护,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接着,由吴修颖同学朗诵学者杨志成的文章《核心素养的教育本体论归因》。吴修颖同学介绍文章说,这篇文章谈到了“核心素养”问题,素养是与人相伴的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能力和品格。但人发展所需要的素养很多,有限的教育时间好像也无法解决人的全部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于是,通过对人的核心素养的遴选,以期实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每个人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发展其最为核心的素养,从而使其具有持续学习、生活发展、参与社会生产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人生所需的其他素养的发展,则留给核心素养去撬动。因此,核心素养是最必要、最关键的基础性素养,是超越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从知识本位到人本位的教育哲学本体回归,是核心素养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教育哲学的本体论回归。

最后李达萍同学进行总结,她谈到,张当今世界里,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美术教育的学生,他们将按照老师的推荐,阅读更多有精神质量的文章。

 

钟齐能同学

何莹同学

吴修颖同学

李达萍同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