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第三期第十五场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公共课教学部文艺理论教研室 作者:简圣宇 发布时间:2017-05-31 21:29 点击数: 【字体:

2017年5月16日下午,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项目第三期第十五场在我校相思湖校区人文楼4203举行。本次沙龙上半场由2014级美教的几位同学上台朗诵文章。

首先由董欣和余幸同学共同朗诵《光明日报》2017年5月18日上发表的作者为周仕兴的文章《广西合浦:传承海上古丝路千年文化》。文中提到:以成语“珠还合浦”而闻名的合浦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历来都是郡治驻地、军事重镇,是岭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与南海诸国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合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及“珠还合浦”等历史典故,规模宏大的合浦汉墓群,构成了内涵丰富深厚的合浦汉代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合浦在考古中发现了汉墓约1000多座,出土珍贵文物数以万计,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至两汉、唐、宋、元、明、清、民国。

接着,由刘建涛和伍国淦同学共同朗诵《光明日报》2017年5月19日上发表的作者杨琳的文章《丝绸之路:跨文化融汇与传播的标本》。她们念到,中华文明历史上经由丝绸之路吸收而来的优秀外来文化,对丰富和滋养、延续和传承本土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古文明绵延至今。因而,今日播撒于全世界的中华文明种子,饱含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因素和最易为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国家所能接受的博大文化精神。从人类文明观的高度设想、从友谊桥梁的设立初衷而引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在未来收获来自世界不同文明的响应和来自各国各民族的友谊,彰显出中华民族包容并蓄的文化自信。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文化发展之路。丝绸之路文化以西北文化、西部文化、移民文化、多民族文化为核心融合而形成,具有开放、豪迈、直率、亲切、有趣等多侧面性格。这种多侧面性格也带来了国内外众多处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环境的民族对丝路文化的多方位认可与接纳。

最后,由刘建涛和伍国淦同学共同朗诵《光明日报》2017年5月19日上发表的作者为迟福林的文章《“一带一路”:引领新的经济全球化》。文章提到, 从国际来看,“一带一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新理念,在未来的建设中将采取灵活多样的多边、双边合作形式,加快构建多种形式的自贸区网络,以“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制度安排为重点,继续推进全球自由贸易的进程。“一带一路”既包括对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而且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区域开放开发直接融合。因此,“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国家区域性战略,更是一个引领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大战略,有助于构建内外互动、相互融合的新发展大格局。

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眼光和学习主动性,为他们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董欣和余幸同学

刘建涛和伍国淦同学

丘华清和唐诗睿同学

活动现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