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第三期第九场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公共课教学部文艺理论教研室 作者:简圣宇 发布时间:2017-05-12 16:22 点击数: 【字体:

20174月24日到26日,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第三期第九场在我校相思湖和南湖两个校区举行。本次沙龙活动主题是“行走,悦读”。

本次讲座邀请肖崇奇同学介绍他家乡的民俗风情,他以《美在湘西》为题,首先以诗一般的语言谈到:“湘西,在沈从文的书中。湘西,在黄永玉的画中。湘西,还在宋祖英的歌中……”

他还给大家介绍了苗族服饰。他提到,湘西苗族服饰女装精美繁复,艳丽多彩。苗族服饰女装工艺有绣花、挑花、贴花、堆花、补花、织花等多种形式,工艺精湛,极富特色。服饰图案内涵丰富,极富想象力,其题材从浩浩自然到悠悠历史,从世俗生活到神异天地,从植物的千姿百态到动物界的大小生灵,无一不被纳构于一方图案之中,蕴涵着苗族自身的历史印迹、宗教意识和审美理想。

简老师还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推荐了《中国教育报》上的《陈鹤琴:“大人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和《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处汲取智慧》等文章,希望同学们到图书馆阅读相关报纸。在《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处汲取智慧》一文中,作者程方平提到:与欧美的教育、研究、人才培养等长于形式逻辑、分类探究、科学实验、线性和数量化分析等优势相比,中国的传统则长于整体和系统的辩证思维,更关注事物之间的对立、转换、理解、融合、协同,更看重物极必反、相反相生、多元互鉴和法无定法。中国近代以来任何重大、有效的研究和改革探索,无疑都兼顾了向外系统学习和因地制宜的本土化探索。中国坚持要走自己的发展与改革之路,就必须首先有“自知之明”。如果只会人云亦云地翻译和照搬西方的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则不仅主体意识难以形成,还会使各类探索迷失方向,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对的是与他国有明显差异的中国问题和具体困难。根据常理,我们更需要参考借鉴的是中国自己的历史经验、传统理论和多元并存的积极探索。学者程方平的这些看法,对我们思考高等教育具有颇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次沙龙继续邀请同学上台使用“中国知网”、“读秀”等检索系统搜索相应的教育论文和书籍。

 

同学们在认真聆听

肖崇奇同学在展示他的课件

中国画学院同学在检索文章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