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博雅讲堂第十二讲:民国至解放初期的邕剧形态流变分析

文章来源:公共课教学部文艺理论教研室 作者:简圣宇 发布时间:2016-03-29 18:11 点击数: 【字体:

1028下午,由公共课教学部主办,朝都墨韵古风社、艺舟文学社协办的博雅讲堂第十二讲《民国至解放初期的邕剧形态流变分析》在相思湖B3313教室开讲。本次讲座由简圣宇老师主讲。

简老师提出,认为,所谓“邕剧”,乃是20世纪下半叶才逐步成形的一种地方戏剧,它是多源汇集的产物,由于戏班分散而来源庞杂。它具有百余年的悠久的发展前史,最终在解放后获得稳定的名称,真正出现所谓“邕剧”。一直以来,它由于弱势地位而往往被其他占优势地位的剧种所同化,同时也在跟其他地方戏剧的交流中,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最终逐步以邕州粤剧为表现形式,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广府戏最初的风貌,另一方面又具有邕州地区特别是民间社会的地方特色,在语言风格和思想特征更接近乡土社会的审美追求。

今天许多学者探讨邕剧、粤剧时,都是以“剧”的范畴来讨论的,这其实已经预设了一个可疑的前提:这些剧种已经是成型的剧种。而实际上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剧种”在其形成的漫长历程中是以具体的戏班来承载的,而戏班的演出状态并不具备后来成熟期的稳定性。谈论这些戏剧的早中期形态,必须立足于“戏班”而非“剧”的范畴。邕剧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湖南和广州文化影响广西的文化史。

博雅系列讲座作为公共课教学部“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和艺术理论与批评二级学科2016年度服务学生系列创新活动之一,努力为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而服务。

简老师主讲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