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博雅笔谈第14期:我们的节日系列——清明记忆(上)

文章来源:公共课教学部 作者:孙桂平 发布时间:2022-04-04 15:29 点击数: 【字体:

主持人语:清明是祭祖扫墓的时节,也是家人聚会、踏青赏春的时节。虽然今年因为疫情防控,许多人无法回到家乡,去过一个地道的清明节,但期盼团聚、怀念先人的心情,与以往一样。这里汇集十余篇以“清明·记忆”为主题的短文,藉以表达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的敬意。吴银秀老师拨冗赐画,李建燊发兴挥毫,为本期笔谈增色不少。(孙桂平)

79429a6fb0f24297856c6c7dfda34508.jpg

(文艺理论教研室吴银秀副教授习画:《儿时记忆》)

e38b4d67dc6b4ce686f7cb95bd448ecf.jpg

(外语党支部书记甄玉副教授)

水清天明宜思亲

小时候的清明节是挤火车,上山上坟,放鞭炮,烧纸钱,吃五色糯米饭,常常遇到天气骤然升温,一脚跨到夏天,又有人带着手提录音机大放流行音乐,总之两个热,天热、热闹。学生时代的我哪里懂生离死别,背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应景罢了。丁酉年八月,慈父遽然离世,始知骨肉分离之痛与憾。父生于乱世,自幼由养父母抚育。爱上进勤读书,大学专研机床。节假日父必加班,既得加班费养家,又维修机器利公。文革浩劫,父被污为资本家后代,屡遭磨难,父乐观开朗,仍待人以诚。喜好体育,漏夜看球赛,每每为国足叹息。为公则敬业乐业,居家则平和宽容,又保有知识分子的独立。与吾儿亲如挚友,同登山划船,共享鸡块烧饼。父曾赞我胜过前辈,预言我可再美丽十年,这是父亲对女儿怀有的信心。也因这信心,我承父遗风,于公于私不敢懈怠,我儿亦求学上进,可慰老父。与西方文化求自我救赎,追求外向彼岸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更认可内在超越,向自己的内心积累人生的力量。中国人不必相信一个经审判而后达的天堂,我们在春花碧水的自然中感知生命的力量和信心。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心中杏花开,酒家即自家。

f0b2e9c4e1874a5b90bcc170f5fd37e3.jpg

(音乐学院19级演唱 罗安澜)

古籍《岁时百问》中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正处于仲暮春之交,是万物吐故纳新之时。

小时候,经常在清明时被家里人带去祭祖扫墓,那时我尚且年幼,只觉得这仪式繁琐难捱,便问母亲,“为什么我们要过清明节呢?”

母亲回答我说:“为了让人思考生命。”

那时候我还很小,不太懂得所谓“生命”到底是什么,但当我渐渐长大,我好像开始明白母亲话里的含义。世界上应该不会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热衷于祭拜祖先了。但是古人又为什么要把祭祀祖先的仪式选在清明这样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里呢?我想,也许老祖宗们是想让后人在这万物复苏之时,在肉体躯壳的衰亡与新生中思考生命的意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类其实和这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样经历着这样的生死轮回。哪怕向上追溯至我们最早的祖先拉玛猿,距今也不过上千万年的历史,而这千百万年的历史在宇宙中都不过是极为短暂的一刹,更罔论我们个体的人生百年,在洪荒宇宙中更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但人是有记忆的。这让我想起我看过的一部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如果没有人记得,他在另一个世界也会消失。”

也许这就是清明祭祖的意义吧。那些爱我们和我们爱着的人,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不会消失。

生命是短暂的。

生命是永恒的。


7a0ebdab9ac2470e959b8d4c99525cf1.jpg

(影视与传媒学院20级广播电视学 李赞)

仲春与暮春之交,草长莺飞,烟柳如云。往年的清明,总隐约笼着淡淡愁绪,却哀而不伤,埋藏着春夏勃勃生机。

童稚时,常随家人踏青,以翠色欲滴的青团为食,观祖国自然河山。恰如程颢《郊行即事》所言: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纸鸢翩翩起舞,引领我澄净无忧的孩提时代,给清明附上一层希望的底色。

走出少不更事的年代,清明逐渐变成读书少年郎的发奋时节。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寒窗苦读,奋笔疾书时,偶然读到贾岛的《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才知此节不单单慎终追远、祭奠祖先,也是勾起对当下之人牵挂思念的日子。生如华章,短而璀璨,珍惜眼前人,时常与亲友小聚,便是假期于我们现代人最重要的意义。

今诸君,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无妨在步履匆匆时驻足,观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之静美,忆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之志向,放松神智,体验至清至明。

雨纷纷,勿断魂,笑问酒家何处有,我心自有杏花村。

024e6f2ef15c47e9acf1284d6681b5bc.jpg

(中国画学院19级写意人物  邓啟德)

对清明的特别印象,便是每年大年初二之后,亲戚们再一次回到老家相聚,一起祭拜逝去的先人。南方清明前后景象美丽,满城的花儿绽放,青草铺满大地,蔚蓝的天空照下温暖的阳光。春天唤醒了大地的生机,祭祖的人们也感觉心情愉快。

在清明祭祖的日子,血脉相连的家人通过特定的仪式,表达对故去者的怀念。回想过去,在家族里德高望重的爷爷,因不慎摔跤而去世。当时我还在读幼儿园,不知道为什么奶奶会惊声哭喊,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抱着爷爷的相片不说话。但我记得自那以后,每到清明节,家里总会来很多的人,一起祭拜爷爷。年复一年的清明祭拜仪式,让我渐渐理解到,要看重亲情,要珍惜生命。

又到了生机勃勃的清明时节,但疫情让出门在外的我们无法回到家乡,但无论命运把我们带到何方,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总会把我们紧紧相连。

dde41214227747d098e37d39d7f54a2f.jpg

(文艺理论教研室  陈林瑶博士)

每到清明就会想起家乡应时的吃食。

我的故乡在桂林的一个小镇上,每到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种糯米粉包馅儿的糍粑——清明糍粑。清明糍粑不是白胖胖的,而是黑黢黢的,且不会粘手。秘方是在揉糯米粉时加入一种草本植物花朵研磨成的粉末。这种草本植物只在清明时节才将它黄颜色的花开满田间地头。人们劳作之余,信手采集花朵,用衣服兜着,满满一兜,晒干,磨成黑黢黢的粉,备着。糍粑有咸口的,也有甜口的。咸的馅儿是用春笋、豆腐、肥瘦相宜的猪肉等炒干做成的;甜的馅儿则要把红糖与炒香的芝麻混在一起,捣得酥烂。大家用旧时舂米的石舂来捣糖馅儿。旧时镇里有很多这种石舂,后面被填平拆除,只剩下瘸子阿三家还有一座。于是清明节前一天一大清早,阿三家就排满了拿着红糖和芝麻捣糖馅儿的人。闲置了一年的石舂,布满了灰尘,人们用清水洗尘完,又让它重启了劳作。——————————”老石舂唱了一整天的歌。有些旧光景仿佛也随着歌声穿越而来了。人们也因为捣糖馅儿,三三两两相聚,家长里短,欢声笑语。清明节当天一大早,主妇们就忙着揉糯米团子,包清明糍粑。蒸熟后,咬一口,甜的酥甜,咸的有笋香。一家人吃饱了,带上胙肉,鞭炮,且必带上清明糍粑,与家族的一大群人汇集后,就集体去扫墓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早开得烂漫起来了,红的,蓝的,一簇簇,一丛丛,好不热闹。忙坏了追前跑前的小把爷(小朋友),他们折了满怀的杜鹃花,插在了逝去的亲人的土坟头上。乡村的土坟不让人害怕,也不让人压抑,它们实实在在已经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清明,在我的家乡,是祭奠祖先亲人的节日,它是属于逝去的人的,同时它也是属于活着的人的。向死而生,人们知道了死亡,缅怀,敬畏,也活得透彻,洒脱,坚强。

886ed9d52d4d4e0e884dd2843db3a93b.jpg

(造型艺术学院19级装饰绘画 潘兰)

回忆年少时期,清明节和雨,在我印象里是一幅美好的景象。我喜欢细腻的雨丝,喜欢无忧的春光。当时懵懂无知的自己,只顾踏青春游的欢乐,不知扫墓祭祖的意义。直到那一年,爷爷突然离去,让我真正地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生死离别。他走后,我时常因为回忆曾经和他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伤感,后悔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这时我才意识到,其实清明节是沉重的,让人哀思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雨,是天为逝者留下的泪。它打湿了扫墓人的衣,打湿了扫墓人的路,也打湿了扫墓人的心。后来的清明节,我没有了当初笑谈春光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爷爷的无限怀念。我们淋着如愁细雨,走过泥泞小路,来到他长眠的那片泥土,清理墓地上的杂草,放下一束白菊,蹲下,沉思。清明节,为逝去的人致哀是最深刻的。虽然它承载着太多的惆怅和悲伤,但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人总会经历生老病死,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最重要的是要珍惜当下,让逝者安心,不辜负逝者的嘱托与期望。

c9d4d3b70714412cb28181168c88626b.jpg

(造型艺术学院21级雕塑专业 文业梅)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也常有细雨纷纷,洒落于人间,滋润着春光。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标记着感恩与珍重,逝去和铭记。

每当清明节,我们小辈就会随着家人去给已故的亲人扫墓。扫墓祭祖要翻山越岭,我们虽感觉艰难,却也觉得别有乐趣。早饭过后,家家户户提着香火巡走。每到一处坟前,大家歇足,大伯和二伯摆出从家中带来的一张桌子和两只条凳来,陈设各类祭品,烧香点酒,长辈孩童依次跪拜。拜过之后,长辈负责收拾烧灭的纸灰和各类祭品,孩童则聚在一起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将笑闹之声传遍山野田间。

等到大一点的时候,有关清明的记忆变得稍为凝重。因为逐渐明白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可逆转,总有一天我们也将会大山为床,绿植为被,在自然的怀抱中安睡。于是就理解到,清明节人们之所以扫墓,是为了怀念先人,不忘根本。而人类文化的生成与延续,也正在于生者对逝者连绵不断的追忆。

ad929db29de44fdda4b9fa0b9d4379be.jpg

(中国画学院19级 工笔人物 王文帅)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在我的家乡豫中地区,清明节聚会,主题包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少年时期,在清明扫墓祭祖之际,我每每是提着贡品篮子的人。祭祀活动开始后,我们小辈只用磕头跪拜,而长辈们则会对着先祖的墓碑说话,内容大致是子孙后代生活状况良好,不用担心惦记之类。若干年以后我才理解到,这些虔诚的诉说,蕴含着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上中学后,每次清明踏青郊游,路过当地的烈士陵园,我都会驻足缅怀。春天的落花零零散散地飘落在长眠着百余名烈士的石棺上,树上的鸟儿轻快地啼叫,空气中散发着泥土和苔藓的清香,那是一种让我觉得岁月静好的场景。现在想来,我们的岁月静好,是有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而对革命先烈们平添感激崇敬之情。

壬寅年初新冠疫情再次肆虐,让许多人感到生活并不容易。但我希望大家趁着清明时节,记住先辈托付给我们的伟大责任,以奋进拼搏的精神,继续编织美好的生命蓝图。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