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博雅笔谈第13期:我们的节日系列——浓情三月三

文章来源:公共课教学部 作者:陈林瑶 发布时间:2022-04-04 09:13 点击数: 【字体:

主持人语: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与上巳节相关。上巳节在唐代仍较兴盛,宋元后逐渐不显。但如今,在中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三月三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在广西,壮族三月三已成为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1983年,农历三月初三被定为壮族歌节。1984年,南宁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壮族三月三歌节,同时举办了文艺大游行。1985年,三月三歌节被定为广西民族艺术节……传统的三月三中,赶歌圩、打扁担、祭祖、蒸五色糯米饭、抢花炮、斗鸡、抛绣球,载歌载舞,热情洋溢;现代的三月三,除却传统活动外,还举办了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体育活动、艺术产业等为一体的独具时尚色彩的现代活动;疫情时代和后疫情时代的三月三,疫情防控不松懈,线上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网聚也精彩。

总之,壮族三月三已成为展现民族文化风采,推动经济繁荣,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动力的流光溢彩的盛会。

三月三啊三月三,青蛙叫得欢,铜鼓敲得欢,壮家娃崽多浪漫!

“一路唱歌一路来,一路唱得百花开,妹是花开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

“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响山歌颂党恩,春暖花开三月三,乡村小康与振兴。”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有了好茶饭,更把山歌敬亲人,敬亲人!”

 

欢歌笑语三月三,大地飞歌三月三,莺莺燕燕三月三,国泰民安三月三!

美哉!广西三月三!壮哉!广西三月三!幸甚至哉!亲历广西三月三!

(本期主持:陈林瑶  博士)

f6849981d6e14257b883abeda39c43f4.png

(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2019级书法二班李俊杰作品)

8e8cd26bd1dd4f51930c03335a10131e.jpg

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孙桂平博士

城市三月三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自然的三月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诗意的三月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哲思的三月三。吃碎肉、豆干细丁拌马兰头做馅的米粉粑,是我家乡安徽枞阳一带的三月三。裹薄饼、炸春卷,是厦门同安一带的三月三。抛绣球,打铜鼓,赶圩对歌,是广西壮族的三月三。你的三月三,我的三月三,他的三月三,古的,今的,雅的,俗的,此地的,彼地的,在防控疫情的城市高楼间弥漫,凝聚成中华趣味,卷舒着怀旧的情思。

2a51d72fd36547e9b28c4ea9aad671be.png

外语党支部书记甄玉副教授

古人在三月初三这一天,临水洗濯,祓除不祥,既温馨又惬意。今天,生活在壮美广西的人们比其他省份多了一个“壮族三月三”节日,从官方到民间,各族人民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乡祭祖,欢歌宴饮。对比西方文化,中国人过的是更为真实的生活,不是宗教,也没有宗教意味,而是一种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美好生活,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多样和包容,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轻松。礼乐文化作为一种仪式,又灵活地转化为或严肃或风雅或热闹的生活方式。可见,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转化、融合能力,能够把不同地域的习俗、传统融入日常生活,不着痕迹,去除压力和负担。三月三的快乐是直观的综合的感受,不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透过三月三这个欢乐的窗口,可以看到当代中国充满活力,“不怕险滩弯又多”;当代中国山清水秀,“山歌好比春江水”。当代中国人的亲身感受和国家提出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经验,经验与信念融为一体,在中华大地爱我所信,信我所爱。

b8cae4d9a6424b70b8e2a9a80d4ae314.png

设计学院动画系教师康文彬

记忆中北方的三月三,是放学后,和小伙伴拿着用窗户纸糊制成的风筝,踩着松软的泥土,在春风和煦的田野中奔跑。岁月荏苒,白云苍狗,来到祖国的南疆已十载有余,这里的三月三是怒放的绿意和嘹亮的山歌,是沁人心脾的花香和喷香扑鼻的五色饭。然而,亲情、乡情、爱情、友情,都因为疫情而收敛,但我们还有热情,全国人民共抗时艰的激情。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全国的人们都可以尽情地享受三月三,享受春天,享受怒放的生命。

fd33cd7ad6fb4be3a6842bebff8c6c2c.png

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2019级书法三班 朱丁丁

很多喜庆欢乐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但说到规模跨州过县、交际广泛、几乎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山歌节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宣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于是逐渐形成了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因为壮族人“善歌”,壮乡便成了“歌海”。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歌的种子。

如今的三月三歌节,被定为文化艺术节,也成为民族文化交流和经济互动的盛会。         

313f5a10dc18448e8a57ff262d9a23f7.png

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2019级书法二班 李俊杰

记忆中的壮乡三月三,大地旭日升起,广场人群涌动,壮族人家盛装出席,载歌载舞,好一幅太平盛世美景。关于三月三的由来,说法甚多,其中有一种则关联着刘三姐。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还用山歌来揭露地主的罪恶,后不幸被地主杀害。人们为了纪念刘三姐,就在三月三这天唱山歌纪念她。

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着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作为异乡人,壮乡三月三不仅带给我一场视听盛宴,更让我看到了壮家人在勤耕劳作之余,憧憬生活,向往美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愿景!

1dc7f34f3dd8412da727d01b8aacfd27.png

设计学院动画系2019级三维动画班 杨柳梅

三月三,是一种家里人拿出蒸桶来煮五色糯米饭的记忆。我记得,为了泡糯米,奶奶在三月三的前一天就去找红兰草、枫叶等了。第二天糯米就被泡成红色黄色黑色等颜色。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出锅后,奶奶就会揉成一个拳头大小的糯米团子分给我和哥哥吃。

三月三,还会有人搭歌棚,唱山歌。从初一开始,男男女女,唱爱情,唱家庭,唱三月三。小孩子们更喜欢跑去看舞狮,跳千人竹杠舞,看请龙母和抬花轿;还会穿着壮族服饰跟着大人们游街。骆越祖母王巡游、祭祀大典仪式、各界代表参拜骆越祖庙、壮民族五色糯米饭争霸赛、特色美食展销、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展销、民俗“千家宴”、乡镇文艺队文艺演出、山歌对唱等,各种活动争相举行,好不热闹!

又是一年三月三了,奶奶蒸的糯米饭的香味好像又从家里飘到了学校,家乡的山歌好像又回荡在了耳边。

96d7dd02da494c28a6b5fb9b0086caa0.png

设计学院2020级产品设计专业生活用品班 韦佳乐

小时候每到三月三,我就会被爷爷带到身旁看山歌剧DVD影碟。那时爷爷的影碟都堆得有大约40公分高了。耳濡目染下,我渐渐养成了看山歌剧的习惯。每年的三月三我都会重看一遍《刘三姐》,不仅是对儿时时光的怀念,更是作为广西人,深受壮族文化的感染。每当壮族山歌响起,歌声就会直击我的心门。山歌唤起了我的回忆,山歌把我带回到那时大团聚、大融合、载歌载舞、吃百家宴和聊天到深夜的场景中......在当下的疫情时期,我对那样的回忆和感觉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97c101e4123d481db2bb83422d736c90.png

音乐教育学院2019级音教七班 曹莹莹

根据我的壮族朋友介绍,三月三那天热闹非凡。壮族的阿哥阿嫂会梳妆打扮,穿上壮族传统服装去赶歌圩,参加歌会,吃五色糯米饭。他们用壮话唱山歌,一唱一和,词句来源于生活,通俗易懂。广西的壮族分支众多,壮话音调不尽相同,但都喜欢唱山歌。时至今日,壮族的山歌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中国民族音乐领域影响甚大。

以往的三月三是青年男女的相亲大会,抛绣球,以歌会友,对歌谈情。如今的三月三也与旅游产业相联系,欢迎八方来客。

0501e99046844ff4b9d14ecc49635c96.png

造型艺术学院 2019级装饰绘画 吴泓华  

三月阳春暖,百花漫卷山。壮乡歌潮起,宾客踏歌来。壮族三月三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是一部上千年壮族渔猎耕种对歌谈情的美丽画卷,是中华民族绚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三月三的节日里,对歌谈情、音韵悦耳,歌词蕴含生活哲理;五色糯米饭喻意生活五彩、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身体健壮;绣球传情象征爱情纯洁、情投意合……三月三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更是广西各民族大聚会、大联欢、大团结、大发展的盛会。歌节不仅展示了壮族人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广西人对幸福生活的深情礼赞,对美好未来的热切向往。

2cc89ecd86134b908319a3df8e5e2198.png

造型艺术学院2020级装饰绘画 刘金燕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节日,更是我们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

三月三有很多民俗游戏与竞技内容,如“碰彩蛋”、“打铜鼓”、“抢花炮”、“舞龙”、“抬官人”、“舞狮”、“芦笙踩堂”、“会鼓”等。遵循装饰美术创作规律,运用夸张、变形、概括、修饰等手法,把它们提炼和转化为装饰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就能挖掘出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非物质遗产视觉元素。此外还可以将三月三节庆中的特殊服饰装饰和纹样元素符号进行归纳整理,结合装饰专业中创造形式美的技术手法,创作各类包括实用装饰品、装饰摆件、大型装饰画等人性化以及更接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产品。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