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第四期第二场顺利进行
2021年10月15日—10月30日,博雅大学生学术沙龙第四期第二场在南湖和相思湖校区持续进行,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继续围绕“我与艺术”展示了各自感兴趣的与艺术理论相关的话题。
“艺术传播”是本学期很多二级学院不同专业学生不约而同选择探讨的话题,针对学生对同类话题的探讨,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指出不同专业同学在探讨同类话题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帮助学生在求同存异的比较中开阔视野。比如,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指出,绝大多数谈“艺术传播”的同学都关注到传播主体、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要素,但来自设计学院2019级创意产品班的江柳和、马勃琪、郭宇航、何忻乐同学在展示中,首先是对艺术传播进行界定:“艺术传播指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这有助于他们对艺术传播论述的整体把握,此外,他们还对传播效果还进行了特别的关注。而来自美术教育学院2019级工笔班的李心艺、杨新玥、覃小玲、谢紫云、徐晶晶同学在他们的展示中,以《艺术传播的变化——快餐文化的流行》为题,分析新的传播环境下快餐文化流行的原因,并对这种快餐文化流行所带来的利与弊进行探讨,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对学生如何应对这种利弊对学生进行了追问。来自音乐学院2019级演奏键盘班的杨婕、黄淑桢、邹子安、董瑶同学在探讨“艺术传播”时,介绍了现场表演这种传播方式,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追问这种传播方式相对于其他传播方式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传播中原生环境的独特性。美术教育学院2019级水彩班的曹茜雅、曾雅珺、高祺同学分析了艺术传播的古今变化及这种变化带来的问题,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追问学生如何在今天合理利用新媒介进行艺术传播,引发学生的思考。
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是本场活动中同学们的第二个兴趣点。设计学院2019级品牌形象4班的罗庭悦、肖雅妮、希柏依、范君妮、周睿德、周子赫同学,在《丢勒画作赏析》中对丢勒作品在中西方受众中产生不同反响进行了解读,针对此现象,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引导学生从接受美学角度进行系统思考。美术教育学院2019级设计媒体班胡亚睿、郑玉紫洋、王慧祯同学,通过《画卷天堂—地毯》让我们领略到独特的伊斯兰艺术,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考察伊斯兰艺术。设计学院2019级艺术设计班于洋、王家祥、胡旭伟、张峻铭、曾祥孔、谢志强同学,分享了他们对电影《弱点》的观影心得,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追问学生此类励志电影如何赢得观众,并引导学生关注电影背后隐含的“美国梦”的意识形态属性。音乐学院2019级民歌演唱班潘煜燊、蒙健乐、廖雪、潘小梅同学分享了《牛歌戏采风心得体会》,对牛歌戏的起源、艺术特色进行了展示,在师生互动中对其传承保护进行了探讨。舞蹈学院2019级舞蹈学班吴欣怡、魏珂珂、肖贝佳、马冰睿、林英同学,以《舞蹈艺术作品的鉴赏——以彝族女子群舞<情深谊长>为例》为题,从作品的主题、背景、表演形式、结构安排、动作设计、调度运用、道具使用、音乐渲染等方面进行赏析,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帮助学生梳理艺术作品的不同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有音乐学院2019级演唱民歌班的陈宇、牛浩晔、黄小晓、曾湉同学的《从文学技法看<红楼梦>》,向一优老师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
同样,也有很多同学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保持兴趣。如:继续保持对“艺术与生活”这个常讲而常新的话题的理论兴趣的有美术教育学院2019级工笔和设计工艺班的孙彩娥、周洁、杨颖同学,美术教育学院2019级油画2班的曹璐、杨乐、冯林艳同学。继续探讨艺术起源的有美术教育学院2019级工笔1班的陈薪羽、李姗珊、陈秋萍、杨吉港同学,美术教育学院2019级油画1班的肖良、周成政、韦杰科同学,设计学院2019级二维动画班袁飞龙、邱梁娜娜、李妙倩、黄湘湄、赖翔燕同学,音乐学院2019级录音艺术班梁慧兰、陈雨桐、张淩枫、何婉秋同学。对艺术的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的,有美术教育学院2019级油画3班的李清娟、何文兰、吴彩凤、王燕秋同学。
作为深化艺术概论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本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艺术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要求梳理划定出大的备选方向,以此保持对课堂的主导之后,教师不对学生的具体展示课题和内容进行干预。学生在台上讲,教师在台下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事前不知道学生要讲什么,但学生讲完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提问,这也可以一定程度激发现场的思想碰撞和教学相长。
本活动将在本学期持续开展。
学生课堂展示现场(一)
学生课堂展示现场(二)
学生课堂展示现场(三)
学生课堂展示现场(四)
学生课堂展示现场(五)
学生课堂展示现场(六)
学生课堂展示现场(七)
学生课堂展示现场(八)
学生课堂展示现场(九)